肺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,目前为止仍是我国住院儿童死亡的第一病因,严重威胁儿童健康,因此,防治儿童肺炎尤其重要。
什么情况下可确诊孩子得了肺炎?

当孩子出现发热伴有咳嗽、气促、或者呼吸费力,这种情况就是提示患儿可能患有肺炎,需要让大夫听诊肺部,如果听到固定性中、细湿啰音,此时临床可确诊肺炎。如果上述表现不明显,可进一步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,例如胸片、胸部CT,有斑、片状阴影同样可确诊。

什么原因导致肺炎?

儿童肺炎,感染因素占主要原因,常见的病原体有各类病毒、细菌、支原体、衣原体、真菌,少见病原体有原虫等。

此外非感染性因素同样会导致肺炎,例如吸入性肺炎由误吸奶液、油类、溺水引起;坠积性肺炎与长期卧床有关;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与过敏性体质有关。

肺炎到底有多少种?

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,肺炎有以下种类:

1
按病程分类
急性肺炎:病程小于1个月;
迁延性肺炎:1-3个月;
慢性肺炎:大于3个月。
2
按病情分类
轻症:呼吸系统症状表现,无其他系统受累,无全身中毒症状。
重症:除呼吸系统症状外,有其他系统受累,例如消化系统、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,伴有全身中毒症状,甚至有生命危险。
3
按照症状典型与否分类
典型性肺炎:肺炎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杆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、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炎。
非典型性肺炎:肺炎支原体、衣原体、病毒等引起的肺炎。
4
按肺炎发生的地区分类
①社区获得性肺炎;
②医院内获得性肺炎。
5
按病理分类
①支气管肺炎;
②间质性肺炎;
③大叶性肺炎。

哪类肺炎好治,哪类肺炎最难治?

相对来讲病程短,病变范围小,症状轻微,全身中毒症状轻微,未出现并发症,未合并耐药菌感染,且孩子免疫功能正常的肺炎恢复较快,愈合较好。

病程迁延,肺部病变广泛,临床症状重,合并全身中毒症状,出现呼吸困难、肺实变、肺不张、肺脓肿、胸腔积液、脓胸、气胸、肺大泡等并发症,或者混合感染、耐药菌感染,孩子年龄小,免疫功能低下,或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、免疫功能缺陷、早产儿等情况,预后不理想,发生生命危险机率则更大。

肺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需要家长关注?

1
呼吸系统症状
咳嗽:早期一般刺激性干咳,极期咳嗽反而减轻,恢复期咳嗽有痰。
气促:呼吸增快40-80次/分,呼吸困难可见鼻翼煽动、三凹征阳性。
听诊可闻及固定性湿啰音,当有肺实变可伴有语颤增强、呼吸音减弱(需大夫听诊)。
2
呼吸系统外症状表现
发热或者低体温,有发生高热惊厥可能;
神经系统受累表现:精神不振、烦躁不安;
消化系统受累表现:食欲减退(婴儿拒乳、幼儿有脱水表现);或是出现呕吐、腹泻、中毒性肠麻痹、消化道应激性溃疡、出血等;
循环系统受累表现:面色苍白、心率增快、心律不齐、严重者会导致心力衰竭。
内分泌系统受累: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。

需完善哪些检查?

  • 血常规、C反应蛋白:可反应感染严重程度。
  • 病原体相关检查:细菌培养(标本可为血或痰液、胸腔积液等)、病毒相关抗体检测;
  • 血气分析、相关生化指标检查:当患儿有呼吸困难、心律失常、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等情况,非常有必要进行检查。
  • 胸部影像学检查、彩超检查:胸片或者胸部CT、胸部、腹部彩超(当可疑有胸腔积液、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例如频繁呕吐、不明原因腹痛等情况时)。

肺炎怎么治疗?家长需要怎样护理孩子?

1
控制炎症
包括控制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炎症,除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外,有些特殊情况下其是间质性肺炎、气道痉挛、全身中毒症状重的情况下,为及时控制病情,挽救患儿生命,激素应用是不可避免的,激素可减少炎性渗出、解除气道痉挛、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;因此听到大夫告知需要应用激素,家长不必惊慌,更不要不辨情况,一口拒绝。
2
改善肺通气功能
呼吸系统主要功能是通气和换气,保证机体氧气的供应,二氧化碳的排出,当孩子出现呼吸费力、发绀情况下需及时给与氧疗,发生呼吸衰竭情况下需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,当疾病好转,大夫会建议及时撤机。
3
对症治疗
其中包括降温(常用的退高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)、止咳、化痰、排痰等。
4
防止和治疗并发症
预防肺不张、肺实变与感染及护理关系密切。俗话说“三分治疗,七分护理”合适的温度、湿度,通风换气、环境清洁,配合营养丰富的饮食,对患儿恢复大有帮助;此外家长要常常给患儿翻身、排背、适当饮水、配合临床雾化、吸痰等治疗才能促进病情恢复。
当检测结果提示存在心肌损害需给予营养心肌药物;出现胸腔积液或者脓胸、气胸需根据情况,必要时及时进行穿刺引流,若量大,或发生张力性气胸需考虑胸腔闭式引流。
5
治疗基础疾病

所有原创图文、视频等内容之版权归小豆苗所有,侵权必究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微信公众号hixiaodoumiao授权,并应在作品开头注明来源(小豆苗APP)、原始链接,未经同意不得进行修改。

妈妈课堂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任何医学诊断、治疗或用药依据。如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文中所提及症状,应尽早前往医院就医。